(新春走基层)大别山乡村非遗赶大集******图为新县传统戏曲。 李良斌 摄图为传统舞狮表演。 蒋仑 摄划旱船表演在新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。 贺一诺 摄打糍粑作为非遗文化项目之一参加了大集活动。 蒋仑 摄图为制作老式爆米花。 蒋仑 摄图为戏曲变脸。 蒋仑 摄
春节将至,由河南省新县政府主办的“大别山乡村非遗文化大集”在当地周河乡和田铺乡同时举办。新县民歌、舞狮、划旱船、鹤蚌舞、地灯戏、抬花轿、三壁吹打乐等非遗项目,为当地乡村增添了浓浓年味。
广东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验收****** 中新网广州2月2日电 (记者 程景伟)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日通报,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,客家文化(梅州)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通过验收,成为广东省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。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是客家先民历经多次迁徙的落脚点,也是明、清以来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,享有“世界客都”“世界长寿之都”等众多美誉。 客家文化(梅州)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10年5月获批设立,位于广东省东北部,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处,覆盖梅州市全境8个县(市、区),面积1.58万平方公里,其中,划定梅州市梅江区、梅县区、兴宁市和大埔县为重点区域。 多年来,梅州聚焦客家非遗题材,把实施文艺精品工程作为加快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内容,创演山歌剧《白鹭村》《春闹》《林风眠》等一批具有岭南气派、客家风格、梅州特色的精品力作。 同时,梅州鼓励侨胞和社会贤达积极参与客家文化(梅州)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,争取到68亿元的社会资金参与客家民居修缮、非遗街区建设、文物和传统村落保护等。 广东省文旅厅有关负责人表示,客家文化(梅州)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将进入新阶段,进一步释放梅州客家文化新活力,助力梅州老区苏区振兴发展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、文化强省建设和梅州高质量发展。(完)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 |